記者鄭玉歡 特約記者程榮東
2月3日,立春時節,記者一行在安陸市李店鎮坦塘村荸薺種植基地看到,五六名工人正戴著手套熟練地揮舞著工具采挖荸薺,大家忙得不亦樂乎,臉上寫滿了豐收的喜悅。
“我們的荸薺個大、清脆甘甜,每公斤可以賣到6元,每到冬春季節上市時,都是安陸水果市場的‘搶手貨’,根本不愁銷。”正在田里挖荸薺的坦塘村四組村民周三旺高興地向記者介紹說,“就在今天上午,我向安陸城區東大市場銷售了500公斤荸薺。”
今年54歲的周三旺,是李店鎮坦塘村荸薺種植大戶,種植荸薺已有20多年。“我種了10畝荸薺,現在是銷售旺季,忙不過來,每天要請6至8名工人來幫忙。”周三旺向記者算了一筆賬:種植荸薺每畝需要投入800元至1000元,除去成本開支,每畝可以凈賺8000元至10000元,比種植水稻翻好幾倍!
“每天150元,工資一天一結,這樣挺好!”正在一旁采挖荸薺的鄭女士說道,她從安陸城區回坦塘村走親戚,連續幾天都帶著三歲多的女兒來田里挖荸薺,在增加家庭收入的同時,也增添了不少樂趣。
李店鎮是荸薺種植大鎮,當地農民有荸薺種植的歷史傳統和技術。近年來,該鎮荸薺產業在坦塘村及周邊興起。2015年,坦塘村黨支部書記周愛武成立楚豐然種養專業合作社,采取“合作社+農戶”的種植模式,引進荸薺新種苗、新技術進行小規模種植試驗。經過廣大種植戶的精心培育和科學管理,荸薺平均畝產可達2000公斤,每畝收入可達1萬元。
在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帶動下,李店鎮荸薺種植總面積達2000多畝,預計今年產量將達1800余噸。李店小荸薺與孝感、云夢、大悟等地多個大市場對接成功,廣開銷路。
周愛武告訴記者:“坦塘村剛開始起步種植荸薺時只有200畝,到2019年發展到了400多畝,特別是2020年,村里的勞動力很多都沒有外出務工,看到荸薺的效益還可以,紛紛開始發展種植。”
如今,依托特殊的土質條件和豐富的種植經驗,坦塘村荸薺種植面積已發展到600多畝,荸薺產業已然成為該村的特色名片,帶動著村民們增收致富。
周愛武介紹,下一步,該鎮還將與機械制造公司尋求技術合作,逐步實現荸薺種收全程機械化,減輕種植戶的人工成本,擴大種植面積,打響李店荸薺品牌,實現特色致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