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李建新 特約記者李楊 通訊員熊順
買蔬菜,上水城。水城村是大悟縣三里城鎮有名的蔬菜村,每到春節,水城村的蔬菜俏銷,供不應求。
“進入臘月,就每天起早床,采摘蒜苗、芹菜、白菜,整理打捆,運往集市去賣。”2月9日,水城村脫貧戶徐登友一邊將裝滿菜的籮筐搬往三輪車,一邊告訴記者。
據徐登友介紹,以前靠打零工為生,十多年前其妻患上重病,四處求醫,救治未果,欠下十多萬元外債。2014年,徐登友被納入水城村建檔立卡貧困戶,在村“兩委”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幫助下,走上種植大棚蔬菜的脫貧路。
“剛開始種大棚蔬菜,育肥育苗不熟練,起早摸黑,也掙不了多少錢。”徐登友說,一度想過放棄,可看著身邊的脫貧戶蔬菜種得好,賺了錢,又堅定了種植蔬菜大棚的信心。
一邊向種菜能手學習,一邊參加蔬菜種植培訓班,再加上自己吃苦能干,徐登友掌握了大棚蔬菜種植技術。“承租了4個大棚,大約2畝地,上半季、下半季輪種不同的蔬菜,主要種反季節蔬菜。”徐登友說,上半季種植茄子、辣椒、黃瓜、瓠子等,下半季種蒜苗、香蔥、芹菜、白菜等,這些都是市場暢銷菜,很好賣,價不低。
嘗到了種菜的甜頭,徐登友更加埋頭苦干,整天蹲在大棚里,精心育肥育苗,分地塊管護蔬菜,打理得井井有條。“現在種植大棚蔬菜,上半季可以賺個兩三萬塊,下半季搞得好,比上半季少不了。”徐登友說。
有了蔬菜大棚托底,徐登友更堅定了信心。“只要吃苦肯干,就沒有干不好的,這都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。”徐登友說,現在還種了8畝水稻,養了5畝魚、12箱蜜蜂和200多只雞。
水城村28個蔬菜大棚是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“兩委”向上爭取的產業扶貧項目,投資30萬元,承包給12個貧困戶種植蔬菜。“我們種植的黃瓜皮薄、脆嫩,甜潤可口,都是用的農家肥,是有機蔬菜。”孝感市市直駐水城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余九明說,蔬菜大棚作為扶貧產業,脫貧戶戶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,生活有了保障。
如今,水城村81戶貧困戶已全部脫貧。“為確保脫貧不返貧,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‘兩委’還大力發展優質水稻、油茶、生態采摘園等后扶產業,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。”余九明說,下一步,將全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建設美麗水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