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規劃開篇布局之年,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的百歲華誕之年,也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之年。要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無縫對接,順利承前啟后,就需要各級黨組織緊緊圍繞“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總目標,在脫貧攻堅的堅實基礎上,搭建好鄉村振興的“四梁八柱”,扎實布好篇、謀好局、起好步。
堅持以產業為綱,深度挖掘資源,確保鄉村振興“糧草無憂”、“彈藥充足”。自古就有“兵馬未動糧草先行”之說,鞏固脫貧攻堅成效,實現鄉村振興宏圖,產業發展是關鍵,產業就是鄉村振興的“糧草彈藥”。各地應結合實際,因地制宜、因時而異,選準產業發展定位和發展路徑,確保產業主攻方向不偏。要持續發揮脫貧攻堅的干勁、闖勁,持之以恒、咬緊牙關,多想辦法、多學習借鑒,尋找農業產業發展舉措,切實在脫貧攻堅勝利的基礎上,再次取得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驚喜。要堅持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,發揮本土“四有人士”作用,挖掘自身資源,增強產業發展內在動能。要抓特色產業培育,不能搞“大水漫灌”,不可盲目跟風,忌照搬照抄。
堅持以生態為先,推動綠色發展,切實貫徹“兩山”理念。農村農業發展從生產到生活,離開了綠色,鄉村就失去了本色。要推動鄉村振興,首先要還原“基本色”,練好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“團體操”,先把保護修復山水林田湖草的“分解動作”做到位,一塊一塊補、一點一點綠,提升綠水青山的“顏值”,做大“金山銀山”的價值。其次,要保護“基本色”不被破壞,從“源頭”抓起,不能為眼前的蠅頭小利、為政者的任上功績、為短快經濟發展,給“基本色”混色。要下足功夫讓“基本色”更純更綠,號召群眾從身邊小事做起,從村莊環境整治開始抓起,推動“綠色理念”深入人心,齊心協力打造“生態宜居”的理想田園。
堅持以文化為根,以文育人、以文激人,切實激發農民群眾“黃土變成金”的信心。文化是農村發展的思想根基,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靈魂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。要結合各地文化特色、風俗習俗,打造各具特色的鄉土文化,引導基層黨員群眾唱響鄉村振興主旋律。堅持用好宣傳的“喇叭”,大力宣傳農村農業發展新政策新要求,調動群眾思振興、謀振興的積極性、主動性、創造性。要堅持從思想上拔“窮根”,利用支部主題黨日、屋場院子會、“三會一課”等活動載體,加強思想教育,引導廣大群眾苦干實干,樹立自力更生的信心決心。要選樹典型,激勵群眾向前看、向先進學、向典型靠,激發致富奔小康的內在動力。
堅持以人才為本,加強人才吸納、人才培養,聚天下英才而用之。發展是第一要務、人才是第一資源、創新是第一動力。離開人才支撐的鄉村振興就是紙上談兵、自欺欺人。俗話說“栽好梧桐樹,自有鳳凰來”。農民農村農業要發展,首先要栽好“梧桐樹”,要探索建立健全人才引進機制,搭好“平臺”、提供“舞臺”、做實“后臺”,多措并舉引導各類人才到農村去、到群眾中去。其次,要留住“鳳凰”,就要系統化、制度化培養人才,多為人才在農村農業發展提供便利條件;要建造好農村“充電站”“服務站”,讓人才撲得下身子、能安得了心,扎根基層干事創業。要引導人才發揚“鳳凰涅槃”的精神,敢用敢放,把人才放在最險最難最苦的地方磨煉,只有“浴火重生”的“鳳凰”才是真人才。
堅持以組織為基,建強基層戰斗堡壘,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;鶎狱h組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“主心骨”“中心軸”。要選好“頭羊”。組織強不強,關鍵看頭羊。要在農村大力實施“紅色頭雁”工程,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,提升黨組織書記致富帶富能力。要建好“三支”隊伍,即建好村“兩委”干部隊伍,堅決把“混日子”的干部挑出來、踢出去;建好后備人才隊伍,注重從返鄉創業青年、退役軍人、大中專畢業生等人群中選苗子,培養基層黨組織接班人;建好人才隊伍,大力培育“土專家”“田秀才”,打造“永久牌”農村人才。要增強干事“動能”,健全考核評價機制,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支撐,注重發揮考核的正向激勵作用,讓干事者有奔頭有想頭有念頭。(作者:孝昌縣委組織部 杜洋)